SJT 11374-2007 软件构件 产品质量 第1部分:质量模型
ID: |
455D8CF71DA64E6AB312FA72712C893F |
文件大小(MB): |
0.53 |
页数: |
9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7-28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35.080,L 77,备案号:2220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 11374—2007,软件构件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Software component-Product quality-,Part 1: Quality model,2007-11-09 发布2008-01-20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SJ/T 11374—2007,刖 R,在《软件构件 产品质量》总标题下分为如下二部分:,——第1部分:质量模型;,---- 第2部分:质量度量,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茂忠、高仲仪、刘超、杨春河、李晓丽、刘冬懿、柳永坡,I,SJ/T 11374—2007,引 言,构件(component)是可复用的软件组成成份,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因此质量好的构件是被成,功复用的关键,软件构件是ー种软件,它具有软件所具有的一般特性。本标准是构件产品在满足GB/T 16260. 1-2006,的基本质量特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构件的可复用性特性和可信度的描述,为了与GB/T 16260. 1-2006有对应关系,本标准的章条编排与GB/T 16260. 1-2006基本一致,n,SJ/T 11374—2007,1 范,软件构件,第1部分:,产ロロ质里,质量模型,ミョ,本标准参照GB/T 16260. 1-2006给出了软件构件产品质量的两种模型:,a)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模型;,b)使用质量模型,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模型规定了七个特性,它们可进一步细分为子特性。当软件构件作为应用环境,的一部分时,这些子特性作为软件构件内部属性的结果,从外部显现出来。本标准并没有在低于子特性,的层次上详细阐述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模型,使用质量模型规定了五个使用质量特性,但没有在低于特性的层次上详细阐述使用质量模型。使用,质量是面向用户的内部和外部质量模型的质量特性的组合效用,质量模型定义的特性适用于每ー类软件构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6260. 1-2006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1部分:质量模型(idt ISO/IEC 9126-1:2001),3符合性,遵照本质量模型的任何软件构件产品的质量需求、规格说明或评价应使用第6、7章中的特性和子特,性,其中,对于没有使用的特性和子特性应给岀理由。否则,应描述软件产品质量属性的独特的分类,并给出相应于第6、7章特性和子特性的映射,4术语和定义,GB/T 16260. 1-2006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的所有部分,4. 1,构件 component,.软件系统中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可以明确辨识、接口由契约指定、和语境有明显依赖关系、可,独立部署、且多由第三方提供的可组装软件实体,5质量模型框架,本章描述了一个说明不同质量途径间关系的质量模型框架。这ー质量模型的具体体现在第6章和第7,章中给出,5.1 质量途径,质量途径的说明见GB/T 16260. 1-2006中的5. 1,5.2 产品质量和生存周期,产品质量和生存周期的说明见GB/T 16260. 1-2006中的5. 2,1,SJ/T 11374—2007,5.3 需评价的项,需评价的项的说明见GB/T 16260.-2006中的5. 3,5.4 质量模型的使用,软件构件本身也是软件,所以本标准规定的软件构件产品的质量模型分为两类特性。ー类为一般软,件的质量特性,即GB/T 16260. 1-2006中给出的质量特性和子特性,另ー类为软件构件特定的质量特性,即针对软件构件产品的特点而规定的特性,应指出的是,对各类软件构件产品的每一部分测量所有的内部和外部子特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类,似地,为所有可能的用户一任务方案,测量使用质量通常也是不切实际的。具体软件构件质量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哪些问题参见附录鼠,6外部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6.1 质量特性,本章定义了外部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它将软件构件质量属性划分为七个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可移植性和可复用性),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子特性(图1)。这些子特性可用,内部或者外部度量来测量。在软件构件的七个质量特性中,由于前六个也是一般软件所应具有的,因此,可以将它们看作软件构件的一般质量特性范畴,可复用性即是软件构件区别于一般软件的特殊的质量特,性,图1外部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2,SJ/T 11374—2007,软件构件的每个质量特性和影响质量特性的子特性都给予定义。对于每个特性和子特性,软件构件,的能力由可测量的ー组内部属性所决定。这些特性和子特性可通过包含该软件构件的应用环境所提供的,能力程度从外部测量,软件构件质量特性分为一般质量特性和特定质量特性。构件的一般特性的描述见GB/T 16260. 1-2006,中的第6章和第7章,6.2 特定的质量特性说明,相对于一般特性来说,本章给出了新增加的构件产品所特定的质量特性,即软件构件的可复用性,并给出了影响可复用性的六个子特性,6. 2.1可复用性,软件构件产品可在多种应用中加以利用的程度,6. 2.1.1接口成熟性,软件构件产品提供某种服务且完成逻辑行……
……